警惕!以"虛擬貨幣"為名的非法集資
來源:寧夏處打非辦
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(fā)展,,公眾投資理財?shù)男枨蠛颓乐鸩蕉嘣?。面對層出不窮的投資理財產品,廣大金融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,,學會辨別非法集資,,牢記"天上不會掉餡餅",通過正規(guī)渠道理性開展投資理財活動,。
一,、案例詳情
2019年,高某等人利用境外服務器設立"通證銀行"投資平臺,,對外宣稱可存儲主流"虛擬貨幣"理財,,承諾隨存隨取,不設鎖倉,,以日息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八的高額回報等靜態(tài)收益模式向公眾吸收比特幣,、以太坊等虛擬貨幣。同年6月,,該平臺虛擬貨幣無法提取,。此后,該平臺關閉,無法登錄,。被告人林某等人以"通證銀行"平臺為依托,,以投資該平臺可持幣生息、推薦投資人可獲得返利等高額回報為誘餌,,在多地召開推介會,、宣講會等方式進行宣傳,并通過微信推廣,,誘導社會公眾將虛擬貨幣存入"通證銀行",。截至案發(fā),共吸收59人虛擬貨幣價值達人民幣1500萬元以上,。
二,、案件處理
法院經審理認為,被告人林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,,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,,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。
三,、案件警示
作為投資者,,應學習掌握金融知識,樹立科學理性金融投資消費觀念,,充分了解什么是非法集資,,不能人家一換"馬甲"就上當。其實,,不貪利是遠離非法集資最好的方法,,投資者切勿只顧追求高收益就將自己的血汗錢投給了業(yè)務不懂、風險不明的項目,。
衡山縣金融服務中心